金秋时节,武宣县三里镇东岭村1680亩沃柑核心示范区迎来丰收,沉甸甸的金色果实挂满枝头,智能灌溉系统与绿色防控设备有序运转。这片果园通过规模化转型与技术革新,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助推武宣县沃柑产量达15013.68吨,占园林水果总产量的 32.8%。

时间回溯至2018年,首批沃柑苗扎根东岭村后曾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当时施肥凭感觉,打药看心情,树势参差不齐。”老果农杨建春的回忆道出了粗放种植的弊端,缺乏标准管理让果园长期处于“低产—低效—低质”的恶性循环。

武宣东岭村千亩沃柑丰收绿色技术种百香果栽培方法及管理出“致富果”

转机始于2022年,三里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65户农户、5家合作社及2个家庭农场,构建起“以点带面、片区联动”的发展格局。“我们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领头雁’的作用,引导产业向绿色转型。”三里镇党委书记李永表示,技术变革成为转型核心,基地积极探索以“四诱一导”为主的理化诱控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2025年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中,这种通过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策略,被证明是解决柑橘类水果病虫害问题的有效途径。

走进基地,随处可见智能化灌溉、杀虫灯、粘虫黄板、性诱瓶等绿色防控设备。每20-30亩布置的诱虫灯对吸果夜蛾诱杀率达83%,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水肥一体化技术与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既改善土壤结构,也保障果实品质。县、镇、合作社三级“包保责任制”同步发力,通过苗木检疫、用药管控、上市检测把控,示范区获评今年武宣县“低风险等级”生产基地,抽检合格率保持100%。

绿色转型带来明显效益。三年树龄的沃柑亩产从3000斤提高至10000斤,收购价按等级达1.3元至2.5元/斤。基地常年提供百余个稳定岗位,采收期临时用工达数百人,村民曾继芳表示:“土地流转金加工资,一年能挣1万多。”数据显示,该产业带动当地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助力武宣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7%)远超城镇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