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婷告诉记者,她准备多采一些,带回去与亲友分享。近年来,云阳县通过巧打上市“时间差”和农旅“体验牌”,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增效,使其成为促农增收的“甜蜜引擎”。
种植户沈秀发,是云阳县“错峰上市”策略的受益者。他种植的200多亩“赣南早”脐橙属于早熟品种,每年10月中旬即可上市,比普通柑橘提前近两个月,成功抢占了市场“鲜”机。“今年果园产量预计在5万公斤左右,收入大概有50万元。”沈秀发笑着说。
品质优良、上市早,让这里的柑橘成了市场的“香饽饽”。沈秀发介绍,他的柑橘地头批发价能卖到2.5元一公斤,比普通柑橘高出不少。尽管价格偏高,但每天仍有550公斤至600公斤的订单,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供不应求。

这背后,离不开云阳县在柑橘种植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与推广。云阳县通过积极推动“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绿色防控等精准管理技术,不仅提升了果品品质,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我们通过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生草栽培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柑橘果实糖度和口感。”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向青松介绍。
为做强这一主导产业,云阳县大力推进“三链同构”:在生产端,确保种植面积稳定、产量达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精准管理技术;在加工端,布局建设50个产地初加工基地,推动柑橘从“论斤卖”向“分级分品卖”转变;在品牌端,精心培育“奉节脐橙·云阳赤橙”等品牌体系,并积极探索打造“柑橘产业大脑”,用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我们不仅注重产量,更注重品质和品牌。”云阳县农业农村委种植发展中心特色经作科科长齐安民表示,目前,云阳县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33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成为奉节脐橙优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27万名果农走上致富路,真正实现了“小柑橘”撬动“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