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大葱种植基地,成片大葱挺拔葱翠、香气弥漫,收获机轰鸣作业,饱满匀称的大葱被连根拔起,工人们忙着收葱、扎捆、装车,新鲜大葱整装待发。今年,基地精选适配当地条件的铁杆大葱品种,通过科学调整行距、精准水肥管理及农技专家全程指导,160亩试种田亩产达1.2至1.3万斤,11月初正式采收销往成都等地。

“今年大葱试种比较成功,产量和质量都很不错,明年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打造育苗、种植、销售、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周边更多有意向的农户共同参与种植。”嘉尔嘎勒赛汉镇大葱种植基地负责人冯仁忠说。

54万亩作物颗粒归仓!河南省蔬菜种植季节表阿拉善这份秋收答卷沉甸甸

今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共种植8.5万亩农田,其中玉米、葵花、红薯、土豆、洋葱等秋收作物种植面积近8.3万亩。近年来,示范区把产业兴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锚定发展方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聚焦“短、平、快”经济作物种植,构建“农企+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沙漠麒麟瓜、贝贝南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农业从“会种”向“种得好、卖得好”转型,让特色种植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助推器”。

“示范区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大户引领、订单农业等措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示范种植基地,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牧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海燕说。

玉米作为阿拉善盟主要作物,在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迎来丰收。田间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一体化完成收割、脱粒与秸秆粉碎;场地里金黄玉米棒堆积如山,农户们忙着晾晒装袋。今年。阿拉腾塔拉嘎查农户罗立民家70亩玉米亩产达2500斤,总产量17万斤,按每斤0.9元收购价计算,能增收10万余元。

丰收的背后,是巴润别立镇精准施策的支撑。今年,全镇玉米种植面积达7万亩,镇政府推广“优质品种+科学管理”模式,引进“先锋”等品种,组建技术服务队全程指导,覆盖精准播种、水肥管理、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推广滴灌技术实现节水增收,为高产筑牢基础。

“玉米丰收不仅让农户腰包鼓了,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优质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力度,培育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探索玉米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利用路径,实现‘一粒玉米’全链条增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巴润别立镇副镇长潘小萍说。

在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2000亩优质的四年生长期甘草进入丰收季。镇里引进价值120余万元的700马力甘草深挖机,采收效率提升15%,产品销往全国,让荒地变“增收田”,亩均收入约1万元,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仓廪实,天下安。阿拉善盟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增粮技术、推进土地流转与托管等举措,夯实丰收基础。今年,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左右,涵盖玉米、小麦、向日葵、中药材、瓜类、蔬菜等多种作物,秋收工作已全部结束。

阿拉善盟农牧局四级调研员王洪生表示,将锚定“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优质品种引进与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特色作物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全链条升级,不断擦亮阿拉善农业高质量发展名片,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坚实支撑。(孟燕侍新元 杨鑫辉李彬荷 苏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