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为指引,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两年有突破”目标,干字当头抓落实,做好涉农产业稳中提质文章,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278.22亿元,增长5.7%。其中,种植业产值112.77亿元,增长4.33%;林业产值28.09亿元,增长14.92%;畜牧业产值84.89亿元,增长5.42%;渔业产值30.89亿元,增长4.8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1.58亿元,增长4.44%。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0.5%、10.1%、30.5%、11.1%、7.8%,分别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7、1.3、1.7、0.6、0.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79.89亿元,增长5.7%,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一产占GDP比重为1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24%,拉动GDP增长0.99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扶持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优良品质间种、稻-稻-菜等模式,蔬菜销售市场行情保持平稳,生产大户在生产管理中投入更多精力,种植蔬菜积极性稳定,发展易种、易管、耐贮运的规模连片种植,促进蔬菜产量较快增长,2024-2025年全市积极筹措六项政策性补助资金共计4600多万元,加大蔬菜及食用菌等种植奖补力度,如覃塘区对露地设施种植鲜食玉米面积100亩(含)以上、复种指数达300%以上的,给予1000元/亩奖补;对新(改、扩)建相对集中连片50亩(含)以上棚架设施基地,按不同类型给予0.7—8万元/亩奖补,鼓励大户和农户积极投入种植。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4.32万亩,增长2.32%。蔬菜及食用菌产值48.03亿元,增长5.75%,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食用菌产业表现亮眼,全市食用菌产值5.16亿元,增长15.29%,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港北区食用菌产值2.34亿元,增长27.63%,拉动该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覃塘区食用菌产值2.71亿元,增长9.71%,拉动该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
今年全市荔枝、龙眼产量大丰收,荔枝产量1.86万吨,增长42.7%,龙眼产量7.94万吨,增长12.74%。大力发展沃柑等柑橘类水果种植,大部分果园于近年陆续投产并处于丰产期,同时,富岭绿然沃柑园和富岭六荣农场今年沃柑丰收,还有樟村200亩沃柑进入丰果园,各县区的大青枣、火龙果、陈皮柑、百香果,平南县、桂平市的小青柑等也喜获丰收并相继上市,促进全市园林水果产量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园林水果产量41.90万吨,增长4.89%,园林水果产值13.16亿元,增长4.94%,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
坚持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全力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生产目标为导向,持续抓好各县区木材竹材采伐、苗木培育及清桉行动等工作,紧盯育苗、造林、林产品生产等重要指标,扎实推进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各级相关部门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汇报工作情况,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为全市林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前三季度全市林木砍伐418.07万立方米,增长19.49%;林业产值28.09亿元,增长14.92%,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
一方面,持续大力发展“猪牛上楼”、“铁桶计划”等现代化生猪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合理生产,调优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推动中小型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稳定规模猪场数量及生产能力,落实促进生猪生产补栏政策措施,调动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推进设施畜牧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猪价及猪肉产量稳步回暖回升,推动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84.89亿元,增长5.42%,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30.5%,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302.22万头,增长4.19%,生猪产值53.12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9.1%,产值增长3.72%,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随着现有禽蛋生产企业的扩大生产与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推进建设,禽蛋生产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延续,快速推动我市禽蛋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我市禽蛋产业存量有基础,增量有亮点。全市活家禽(蛋禽)存栏数基数庞大,截至目前约730万羽,仅爱咯乐、圣迪乐等大型规模蛋鸡企业存栏量就超400万羽,还有广西绿永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0万羽蛋鸡项目、广西华兴禽业有限公司20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广西润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等陆续投产,为禽蛋产量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前三季度,禽蛋产量6.76万吨,增长163.95%,禽蛋产值6.30亿元,增长130.09%,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
根据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投养稻虾虾苗面积约14.14万亩,增长10.0%;全市在养“跑道”式养殖水槽329条及8500平米深坑网箱,累计建成陆基圆桶4629个;新增在养龙曼、天马科技、凯朋等工厂化养殖车间2.24万平方米;池塘(含大水面)养殖面积13.06万亩;据市供电局反馈,1-8月全市渔业用电同比增长44.32%。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21.37万吨,增长4.89%,渔业产值30.89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1.1%,增长4.89%,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新型渔业产业对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
(一)设施种植业发展水平不够强劲。全市种植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相对稍缓,除食用菌产业外,其他经济作物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有限,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前三季度,桂平市、平南县种植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41.1%、26.8%,而该二个县区种植业主要为露天种植为主,设施种植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种植业的发展水平。
(二)县区间林业发展差异较大。前三季度,根据市林业部门反馈数据,全市林木砍伐量增长19.49%。其中,林木砍伐量增速最高的桂平市增长22.62%,林木砍伐量增速最低的平南县仅增长13.78%,增速相差8.84个百分点。县区间林业发展差异大,影响全市林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生猪产能后劲不足。一方面,根据三季度末存栏数据、当前畜牧政策、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及全国政策调控等因素,农业部门初步预计,四季度生猪出栏87.78万头,下降5.6%;全年累计出栏390万头,增长1.8%,预计比前三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生猪出栏率大幅回落且跌破全区平均水平。二季度全市生猪出栏率47.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5.3%)2.2个百分点,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率31.6%,比二季度回落15.9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9.1%)7.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生猪出栏率将继续下滑。
(四)牛及家禽产业总体较弱,蚕茧的下拉作用持续存在。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84.89亿元,增长5.42%。牛肉产值5.22亿元,下降9.39%,下拉全市畜牧业产值0.6个百分点;家禽产值14.07亿元,下降3.41%,下拉全市畜牧业产值0.7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上看,前三季度全市牛肉产量下降9.41%,增速排在全区第9位;禽肉产量下降3.28%,增速排在全区第13位。全市牛及家禽产业发展总体较弱。前三季度,蚕茧产量0.85万吨,下降3.01%,蚕茧产值4.33亿元,下降3.11%,下拉畜牧业产值0.1个百分点,下拉趋势已持续多个季度存在。
(一)提前部署,抓实抓细种植生产。一方面,围绕设施种植业上下游精准招商,形成全链条配套,并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对引进企业给予设备投资政策补贴,如前三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返还。优先保障龙头项目的用地指标,同步搭建产学研平台,联合农科院所提供技术转化支持。市、县两级通过招商形成集群效应,快速提升全市设施种植业科技含量与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对蔬菜、水果、香料等种植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要进行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扎实掌握好我市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种植规模、生产模式、产量收成、龙头企业等情况,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争取完成种植业全年目标。
(二)统筹谋划,逐步壮大全市林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提升战略部署,延伸产业链、巩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着力构建现代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市林业产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对林木采伐监管力度,严格管控采伐蓄积量,配合部门对盗伐、偷伐等破坏林业生产发展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二是盯紧木材采伐指标。落实各县市区抓紧审批、发证工作,督促林农抓好零星砍伐和耕地上种植的林木等非指标内林木砍伐管理和统计,力争林木砍伐量稳定增长。三是继续挖掘林业增长潜力,大力发展林木种植和林下经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抓好林业示范区的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的提档升级。
(三)综合发展,提升畜牧养殖的稳定性。一是实施好牛及家禽产能调控政策和生产扶持政策,督促产能调控政策落实,稳定各项金融、环保、土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同时加强与上级农业、国调部门的汇报、沟通。二是各县(市、区)统筹好乡村振兴补助等资金出台牛及家禽的激励奖励政策,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三是从种苗、饲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中小规模养殖场“一条龙”式的服务支持和保障,有效降低牛及家禽的养殖成本,加强养殖中的防疫条件,真实提升并客观反映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四是蚕茧价格较高且稳定,农业农村部门可结合我市有养蚕传统的地区优势,如港北根竹镇、覃塘黄练镇、桂平白沙镇等,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饲料养蚕模式,这将大大避免喂蚕桑叶受农药、气候的影响,也会大大降低养殖户的土地、时间和人工等成本。